close

  中新網北京4月4日電 題:城市病倒逼北上廣“瘦身” 功能疏解成人口調控關鍵
  記者 李金磊
  近年來,北上廣等特大城市人口快速膨脹,資源和環境不堪重負,交通擁堵、空氣污染、房價高企等“城市病”日益凸顯,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已成必然選擇。專家指出,特大城市人口壓力,僅僅依靠戶籍等行政手段是難以解困的,關鍵是疏解城市功能,通過產業佈局和市場進行調整。
  北上廣日均增逾千人 “城市病”纏身
  今年3月初的一個霧霾天,來自河南鄭州的26歲青年張宇終於作出了離開北京的決定,而此前他已經為是否回老家發展糾結很久了。
  “我就是逃離北上廣的典型案例。”從事房產編輯工作的張宇略帶自嘲的對記者說,“北京雖然機會和資源多,但物價也高,尤其是房價,根本買不起。家裡人要我早點回去,因為回鄭州過幾年就能買上房。”
  張宇的離開對於擁有2100多萬常住人口的北京幾乎沒有影響。北上廣深,這四座公認的中國一線城市就是這樣:有人離開,而更多的是涌入的人。
  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近期透露,2000年到2012年這12年間,北京流動人口增加了517萬,每年增長43萬;上海每年增長53萬;廣州每年增長43萬;深圳每年增長56萬。
  據此計算,12年間,北京流動人口平均每天增加1178人,上海日均增加1452人,廣州日均增1178人,深圳日均增加1534人。
  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,北上廣等特大城市的資源和環境壓力與日俱增,交通擁堵、空氣污染、房價高企、環境破壞等“城市病”也日漸突出,這不僅直接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,也讓北上廣等城市在“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”中難見蹤影。
  嚴格控制人口規模 調控思路漸轉變
  在人口、資源和環境矛盾加劇、“城市病”日益凸顯的嚴峻形勢下,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已成為北上廣等特大城市必須作出的選擇。
  近期出台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(2014-2020年)明確提出,“嚴格控制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”。今年地方兩會期間,北京、上海也釋放出嚴控人口的信號。北京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“加強人口規模調控,切實把常住人口增速降下來”,上海也把“嚴格控制人口規模”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。
  種種信號刺激著北上廣尋夢者的神經:這些特大城市戶籍管理政策或將“從緊”?而現實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。觀察可見,政府部門調控人口規模的思路側重點正發生轉變:城市功能疏解,產業調控成為這一輪特大城市謀求“瘦身”的關鍵詞。
  以北京為例,北京目前提出要疏解一批不符合首都發展定位的城市功能,並明確抓好產業調控,引導服裝、小商品、建材市場逐步退出。當前,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外遷的消息引發熱議,雖仍未確定是否遷入河北,但這被外界看作是北京打響向外疏解產業和人口的“第一槍”。
   行政手段難解困 城市功能疏解是關鍵
  “要調控人口規模,人口疏解必須和城市功能疏解同步。”北京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博士、副研究員李彥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。
  “單靠戶籍等行政手段難以奏效,戶籍只能阻擋一小部分人,不能解決根本問題。例如北京有800多萬人沒戶口,但照樣留下來。”李彥軍強調。
  李彥軍指出,人們之所以願意在北京忍受擁堵、霧霾、高房價等不離開,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、更高的收入、良好的教育資源以及醫療保障。由於這些優質資源的聚集,大量人口還是會涌入北京,所以控制人口的關鍵是靠城市功能疏解,實現資源合理配置。
  李彥軍進一步指出,城市功能疏解,一方面要打破行政區域,往大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區疏解,通過產業轉移等引導人口外流;另一方面要由中心城區往郊區縣疏解。要完善大城市近郊及周邊地區的交通、教育、醫療等公共設施和服務配置,提升郊區縣對人口與產業的拉力,避免出現有業無市的“睡城”。
  專家指出,長期以來,由於地區發展不平衡,尤其是城鎮化水平的巨大差距,北上廣等特大城市集聚了各種優質資源,對各類人才產生了強大的虹吸效應,而中小城市由於產業、資源、就業機會遠不如大城市而難以吸引足夠的人才。因此,疏解特大城市功能,填平城市間鴻溝,實現區域間協同發展和優質公共資源合理分配,才能減輕特大城市人口持續增長的壓力。
  觀察可見,緩解北上廣人口過度集中困境,讓外地人不再痴迷於“死磕”北上廣打拼的前提應為:中小城市真正具備了吸引人去奮鬥和生活的魅力。而當下推動的京津冀一體化則是值得期待的一次試驗。(完)  (原標題:城市病倒逼北上廣“瘦身” 功能疏解成人口調控關鍵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z09bzmdt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